朱家骅:学界泰斗却凄凉晚境(3)触蒋大忌,赴台后遭冷落

作者:杨帆

触蒋大忌,赴台后遭冷落

1950年3月6日,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通过阎“内阁”总体辞职,3月15日,随着阎锡山在一片非议中卸任,朱家骅也结束了为期9个月“行政院副院长”一职。随后,朱家骅被聘为“总统府资政”。以后长期担任这一荣誉虚职。国民党改造运动结束后,朱家骅与大多数靠边站的大陆时期国民党高官一样,也被被蒋介石任命名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。

远离了国民党权力中心,朱家骅还担任着其他一些社会职务:“中央银行董事”、“中德文化协会会长”、“留德奥瑞同学会会长”、“中韩文化协会理事”、“中央研究院院长”等职。

朱家骅已经失宠于蒋介石,但他仍旧倾尽全力去恢复“中央研究院”。在国民党撤离大陆前,朱家骅就曾计划将“中央研究院”全部迁往台湾,他奔走游说,历尽辛苦,但终因时局动荡,人心浮动,交通困难,经费太差而末得如意,大多数研究院院士因国民党的腐败而选择留在大陆,所以最终迁台的“中央研究院”人员稀少,只有历史语言和数学所两所,这让朱家骅大为失望,且一筹莫展。

迁台之初,台湾政局混乱,国民党政权不稳,军民100多万亟待安置,而当时台湾的经济处于战后待兴之际,“政府”财政状况之恶劣可想而知。在这种情况下,朱家骅想要争取经费重建“中央研究院”这样一个学术机构,是根本不可能的。在为此得罪前后两任“行政院长”后,“中央研究院”不得不裁员,最后名额只有58人,每月经费2.8万元,折合美金不过2000元。院中除历史语言所、数学所少数高级研究员因在台大教书可以住进较大的宿舍外,其他的大部分人员住在杨梅火车站的民宅,生活十分艰苦。

1953年,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逐渐稳固,台湾经济也逐步复苏,各项改革新政开始着手进行。朱家骅看准时机,四处奔波,担负起筹措经费、找寻院址、购地建屋、规划学科、创办刊物等使“中研院”起死回生的重任。

在朱家骅的努力下,1954年,“中研院”在台北南港重建成功,“中研院”总算有了新的根据地,住在杨梅火车站附近的“中研院”人员也得以正式迁入南港的新宿舍。不仅陆续重建动物研究所、植物研究所、三研究所,并于1955年2月增设近代史、民族学两研究所。之后,研究院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轨。

建设“中研院”根据地所用的经费大部分是由朱家骅从“政府”争取到的拨款,还有胡适在美国申请的中华教育基金5000美元,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1万美元。但恢复各个研究所仅靠这些钱是不够的,于是朱家骅想到了中英庚款。中英庚款基金董事会曾购买美国救国公债20万美元,由董事会委托华美协进社代存,预备用来做留英公费生转学美国的费用,有些机构团体想变更这笔款项的用途,从这笔款项里得到补助,都被朱家骅拒绝了。在“中研院”请款困难,几个计划的经费无处落实的情况下,朱家骅便想到用中英庚款的最后尾数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。

1957年4月2日,朱家骅召集并主持了中断多年的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士会议和院士评议员会议。但在时隔不久的8月20日,一向健康无恙的朱家骅却因“病”递交辞呈,10月辞去了“中研院长”。对于朱家骅的辞职,台北官方也对此发布消息称:“朱家骅因近来体弱多病,向'总统’恳辞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”,而蒋介石“慰留不得”,只好“准予辞职”。为了“体念”他这18年来的“工作成绩”,特地给予朱家骅“明令褒奖”。

11月,“中央研究院”第三届评议会第二次会议投票推举胡适等人为“院长”候选人,后经“总统府”批准,胡适出任“中研院”院长。

而对于朱家骅的因“病”辞职,人们疑窦重重,朱家骅呕心沥血、殚精竭虑为之奋斗多年的“中央研究院”刚刚恢复,他本人便因病辞职,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说法。

然而事实上,朱家骅丢官的确另有原因。早在8月初的一天,蒋介石夫妇闲暇之余到郊外散心,经过南港“中央研究院”时,便想进去巡视一下。当蒋介石看到从南港到研究院的柏油马路尚未铺好时,就已面露愠色,因为此事是他指示要省政府办的,却拖延至今未办。当蒋介石走进“中研院”里一看,立刻暴跳如雷,“中研院”里非但没有半个人影,而且屋里摆设凌乱不堪。蒋介石立刻责问“中央研究院”的看管人员,得知朱家骅经常几天不露一次面后,蒋介石一气之下拂袖离去。

回到“总统府”,蒋介石立刻找来朱家骅来训斥一番,恰巧有关机关来报告“中英庚款教育基金会擅自挪用美金20万元一案”,而该基金会的负责人正是朱家骅,如此两案并发,朱家骅也只好以“体弱多病”为由请辞。

1962年胡适去世后,“中央研究院”院长一职就一直悬缺。后来“中央研究院”评议员票选吴大猷、王世杰、朱家骅三人为院长候选人,承报蒋介石请其裁定。而三人中,朱家骅的票数最多,而吴大猷无意返台,但蒋介石却圈定了票数最少的王世杰。

有人说这是因为朱家骅的靠山戴季陶已死,而王世杰却有陈诚的支持,朱家骅自然争不过王世杰。

对此,李宗仁说:“朱家骅在当时党人中算是比较识大体的一位……为着维持'银元券’,他曾两度飞台,向蒋请示,拟运一批银元来穗。此举可说纯为大局着想,远非陈果夫、陈立夫兄弟所能及。然朱家骅可能因此而触蒋氏之忌,嗣后在台几度遭蒋的为难。”李宗仁的话不无道理,蒋介石在大陆败亡前夕退隐后,对代总统李宗仁大拆其台,对给予李宗仁支持的官员怀恨在心,当初吴铁城就因帮李宗仁奔走引起蒋介石强烈不满,后吴铁城劝蒋介石出国,以为李宗仁代总统争取美援,被蒋介石大骂“忘恩负义”,吴铁城最终因蒋介石的怒骂并被赶出“总统府”,不堪忍其辱而羞愤身亡。

1962年2月24日下午,朱家骅最后一次参加“中研院”院士会议,选举新院士。是年70寿辰设立了“朱家骅先生奖学金”,然后凄凉告退,从此不再过问政事,赋闲在家,颐养天年。

此外,朱家骅还有一个重要民间团体的职务——“联合国同志会中华民国总会”会长,该组织的前身是国际联盟同志会中国总会。朱家骅于1936年被选为会长,“二战”后,国际联盟解散,联合国成立,原有的国联中国总会改为联合国中国同志会,朱家骅仍被选作会长,同时当选联合国同志会世界协会名誉会长。

国民党败退台湾后,该会在朱家骅的主持下出版了多种刊物。其中大陆杂志社是朱家骅创办、主持于1950年7月15日,直到朱家骅去世的十几年中,该杂志是中国出版的学术水准较高的刊物,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
另外,该会每月都会举行两次学术研究座谈会和国际政治时事座谈会,会上都会聘请中外著名学者、政治家做演讲。从1950年到1962年12年间此类座谈会共举行了383次,其精彩内容都刊登在《大陆杂志》上。

一生清廉,晚年生活贫困

朱家骅的家庭并不美满,自幼便父母早逝,由兄嫂抚养长大,兄弟姊妹八人中,也只有四人活了下来。但其嫂嫂陈氏1928年去世,一年后其兄朱祥生相继去世。之后,朱家骅肩负起抚养和教育侄儿侄女的责任,并于1948年4月15日,选在自己生日这天,为侄儿朱国勋和钟萃兰主持了婚事。

朱家骅先后两次结婚,元配夫人程亦容系吴兴人,小朱家骅6岁,是朱家骅大哥同事周党的外甥女。由周党牵线,两人于1913年相识,次年1月即订婚,两个月后朱家骅赴欧洲留学,直到1917年初才回国,当年8月与程亦容在北京结婚。婚后第二年朱家骅再度出国留学,与程亦容一同前往欧洲。

在此期间,程亦容因子宫外孕开刀,失去生育能力。程亦容精通法语,擅长钢琴,性格活跃,耐不住寂寞,与朱家骅性格颇多不合。从欧洲回国后,两人间渐生龃龉,以致屡有摩擦。抗战期间,程氏拒绝跟随朱家骅赴汉口、重庆,而是独自一人避居香港。其间朱家骅多次赴港接程氏去重庆,都被程氏拒绝,以致在香港闹得满城风雨。在这种情况下,两人以离婚告终。

到台湾后,朱家骅在台北与王文渊女士结婚,王氏未曾生育,以致朱家骅一生膝下无子。朱家骅去世时,王氏按照朱家骅的遗命宣布以侄儿朱国勋为继嗣。

朱家骅为官清廉,一生无积蓄,赴台后生活非常窘迫,甚至无钱治病。1953年朱家骅染病住院,须开刀手术,因付不出医疗费,不得不请求亲友帮助,最后多半医疗费由友好旧属捐献。1958年朱家骅再次吐血病倒时,也是得到旧属好友的捐助才得以渡过难关。

有个旧属送给朱家骅一辆旧车,朱家骅也十分感动,对旁人说:“老了,废了,无力买车,只好坐朋友赠车,而这位朋友过去从来没有直接接受过我的好处,现在还以车相赠,真令人感念。”

朱家骅的体质其实一直不错,但是因为工作太忙,应酬多,生活无规律,导致后来健康出现问题。朱家骅的秘书高廷樟说:“朱先生任交通部长同时也兼任教育部长半年之久,才由王雪艇部长继任。交通部单位很多,事情很繁,朱先生每天早上到党部或行政院参加会议,开完了会,到部里头处理公事,时间总不够。部属中午下班休息了,他还是不能离开而仍要在部里办公,下午也往往有些会议需要参加。回到部里的时候,总是在4点钟以后。”朱家骅本人也说过:“我从政以来,以公务羁身,责任心重,疏忽了家庭温暖,只怪自己。”

朱家骅酒量很大,据他自己说,年轻时一餐一瓶白兰地不成问题。这导致了1937朱家骅任浙江省主席时的胃溃疡和胃出血。1953年2月,朱家骅又患十二指肠出血。1955年朱家骅应邀赴韩国访问,回程经过日本,在东京时忽感嘴巴不灵活,说话不利索,诊断结果为轻微脑出血。自此以后,朱家骅成了医院的常客,经常在台中谷关一带休养。

朱家骅对秘书说:“不意我的体力一衰至此,要想恢复健康,恐怕很难了。但愿再有十年,一能亲见反攻复国,二能看见人类登上月球,三能看见教育学术界有更大的成就,我就满意了。”

1962年,朱家骅又出现心脏扩大和血管硬化等症状,行动变得迟缓起来。1963年元旦上午,朱家骅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“总统府”两次新年团拜,下午及1月2日出门拜会好友,3日上午到“联合国同志会”办公,总干事方志懋见他气色不好,曾劝他回家休息。

下午,朱家骅做例行按摩,按摩半小时后感觉身体有些不适,便停止按摩上床休息。一小时后感到胸闷气短,下床走了一小段路就喘息不止,家人忙扶他坐下,并端来一杯水。朱家骅刚喝下水就觉喉部堵塞说不出话了,接着头部垂下失去知觉。

1月3日下午4时50分,朱家骅溘然离世,终年70岁。朱家骅去世后,蒋介石亲临吊唁,特赠“怆怀勋硕”挽额。5月15日,朱家骅遗体安葬于阳明山公墓。

朱家骅身后将个人档案捐献“中央研究院”成立的《朱家骅先生档案》,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。为纪念朱家骅,台湾当局专门出版了《朱家骅先生逝世纪念册》,设立朱家骅先生寿辰奖学金。“中研院”自1972年起每年于朱家骅诞辰前以其名举办“朱家骅院长讲座”,以纪念朱家骅对“中研院”做出的贡献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