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谈判:美国飞机、八路机场、最熟悉的陌生人
1945年8月25日,延安机场。
一架美军飞机正在准备起飞。
像往常一样,外事联络科长、美军观察组联络员黄华负责送行。
“听说有些同志打算做这架飞机去抗日前线?不知道都是谁呢?”黄华一边赶往机场一边想:“估计是机密,居然连我这个联络员都不清楚。”
等黄华到了机场定睛一看,吓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他立刻明白了这份乘机名单为何如此机密。
刘伯承、邓小平、陈毅、薄一波、林彪、滕代远、张际春、陈赓、陈再道、陈锡联、萧劲光、宋时轮、杨得志、李天佑、邓华、王近山、傅秋涛、邓克明、江华、聂鹤亭
不需更多的介绍了,他们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这是中共最善战的一批高级将领,其中哪怕是任何一个人有闪失,都将是共产党的重大损失。
为了保护如此重要的一群“乘客”,别说是黄华不知道,就连这批乘客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和谁一起搭乘飞机。
等到了机场相互见到之后,乘客们立刻明白了这次飞行的重要性,大家沉默地背上降落伞,一言不发。
眼看大家一脸凝重,性格开朗的陈毅发话了:“要不,我们拍张照片吧,要是真的出了事,这张照片在追悼会上就用上了!”
听到这句话,大家都笑了,气氛反而一下子轻松了不少。
于是,在欢乐的气氛中,咔嚓:
一、美国快运
在即将奔赴重庆谈判前,有一件主席非常头疼的事情,那就是怎么把高级将领们送回前线。
由于美国日本不讲武德,在鬼子突然宣布投降的时刻,中共七大才刚结束没多久,从全国各地赶来延安七大的高级将领们没有一人来得及赶回去。
眼看和国民党的最终对决即将开始,八路军的将领们却和军队天各一方。
从现在开始往回赶,肯定是来不及了。
八路军虽然不至于“通讯基本靠吼,交通基本靠走”,但是也差不太多。
就算是高级将领赶路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上汽车,大部分还得靠朴素的驴车。
总的来说,如果仅仅依靠八路军自己那可怜的运输条件,将领们赶回军队驻地至少需要三个月。
三个月,黄花菜都凉了。
怎么办?
叶剑英咬咬牙,出了个主意:要不,就坐美国人的飞机!
叶剑英的这个主意并非临时心血来潮,事实上,八路军想要乘坐美国航班,条件相当成熟。
首先,美国在延安是有个观察组的。
观察组原本的职责是近距离观察研究八路军,结果来了没多久就被八路军给“赤化”了——没有人能够抵挡那个时候蓬勃向上的八路军的魅力,更何况还是主席和总理亲自接待。
总而言之,美军观察组不仅在延安,而且和八路的关系相当不错。
而关键在于:这个观察组配有一架飞机,用于不定时往返西安和延安运送补给。
所以,飞机有了。
机场呢?总得有个降落的地方吧。
巧了,八路军在太行山区还真有个机场。
1944年,美军一架轰炸机在执行任务返程途中被日军战机击伤,飞到晋西南上空时机组人员被迫跳伞。幸运的是,机组人员被八路军找到送回了安全地带。
在安全之后,一名美军飞行员对八路军说:“途中我们好像看到一个秘密机场,如果我们早知道,就可以在那里迫降。”
八路军都给听糊涂了,我们哪来的机场?结果找了半天,发现这位飞行员看到的并不是机场,只是长宁川地区一片比较开阔的空地。
说者无意,听者却有心,八路军总部听说此事后,下令把长宁川地面加固,搞成机场,万一以后用得着呢。
正所谓养兵千日、用兵一时,这不就用上了?
尽管条件成熟,但是大家都知道,坐美军飞机还是非常危险的。
危险不是技术性的,而是政治上的问题。
大家都知道,现在美国人支持的是老蒋,要是让老蒋知道了八路军的高级将领都要坐美国飞机,这飞机保准不能安全落地。
但是这一次,八路军不得不冒险。
最终由主席咬牙拍板:坐,就坐美国人的飞机!
于是,叶剑英找到美军观察组,装作漫不经心地说:抗战马上就要结束了,八路军有些将领想要回前线参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,能不能借你们的飞机实现他们的愿望?
负责飞行的美军上校居然一口答应了,更关键的是,这位上校根本没找上级报批。
和八路关系好是一方面,而另一方面,在这位上校看来这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:即使不是真的抗日,最多也就是中国人想坐飞机开开洋荤嘛,多大个事!
于是,8月25日中午,这架载满了八路军精华的飞机晃晃悠悠地起飞了。
飞机里面装了21个人,包括临时自告奋勇上来帮助和飞行员沟通的黄华。
大家都是第一次坐飞机,但是没有一个人有闲情逸致看风景和谈笑,每个人都是一脸严肃。
除了自己的身上的重担之外,大家一脸担忧还有一个客观原因——根据杨得志上将的回忆,这是一架又老又小的破飞机,连舱门都关不稳,飞行路上一直都往里面吹着冷风。
如果这架飞机出了什么意外,最高兴的人估计是蒋介石。
不过,如果这架飞机没有出意外。
8月25日下午,在经历了4个小时的飞行后,飞机安全在太行山区的长宁机场降落。
4个小时,走完了八路军平时需要整整2个月的路程。
讽刺的是,这趟“航班”比美军飞机运输国军士兵还早一天,谁都没想到,是美军帮助八路军完成了大战前的最后准备。
二、重庆谈判
1945年8月一过,中国共产党好像突然就和“美军飞机”扯在了一起。
上一班载着20多名中共大将的vip航班刚刚落地没多久,真正的重磅航班起飞了。
1945年8月26日,毛泽东与国民党将领张治中、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起乘坐美军飞机从延安直飞重庆,正式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。
重庆谈判,是当时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事件,是得到万众瞩目的头等大事,在当时的中国,绝没有比重庆谈判更重要的事了。
没别的原因,单纯是因为苦难的中国实在是打仗打了太久太久了。
八国联军走了,变成了军阀混战,军阀刚刚打完,又来了日本人,古老的中国,已经打了整整一百多年的仗。
现在,日本人也走了,整个中国大地上,肉眼可见地只剩下两股势力。
国民党和共产党如果不打,是不是就有和平了?怀着这样朴素、单纯而美好的愿望,全国人民的目光都看向重庆。
毛泽东真的来了。
身穿蓝灰色中山装,脚穿黑色布鞋,一手挥着巴拿马式的盆形帽,神秘的共产党领袖就这样走出美国飞机,走到了全国人民的眼前。
蒋介石和毛泽东握手了!
蒋介石和毛泽东共同参加了晚宴!
双方代表已经坐上了谈判桌!
。。。
两位巨头的每一小步,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
眼看着谈判一天天进行,更是让很多人激动不已,似乎那飘渺不定的“和平”,已经到了眼前一样。
可惜的是,在1945年,这个看起来就不怎么真实的和平,真的就是一个幻象。
从一开始,重庆谈判就注定了没有结局。
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:这个谈判的发起人,也就是蒋介石本人,从心底根本就没有一丝想要谈的意思。
他邀请主席来谈判的真实目的很简单:尽量拖慢八路军进军的脚步。
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刻,老蒋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在战略上的极度被动:他的所有力量全部龟缩在大西南的角落里,而日本沦陷区里全是八路。
老蒋想要拿回中国的各大城市,需要用尽一切交通工具,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长途跋涉。
而八路想要接收日本人投降,出个门就到了。
这还了得?
蒋介石想出的毒计是擒贼先擒王。
利用自己在国内的正统地位,以及在美苏两边绝对的优势,蒋介石连发三份公开信,强行要求主席主动送上门来。
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,只要主席来了重庆,蒋介石都不需要对主席个人下毒手,只需要在日本受降的关键时刻把八路军的大脑给扣在重庆,那这个计划就已经是取得了完美成功。
由于并不真的重视“谈判”本身,一直到了主席真的来到重庆之后,蒋介石才慢悠悠召开内部会议,讨论主题是:毛泽东来了,咱们和共产党要谈啥?
老蒋在民国纵横已有20年之久,在这20年里,他“军事强权+政治软化”的组合拳下已经倒下了无数对手。
这一次,老蒋的谈判策略也没有例外。
蒋为谈判制订的基本策略如下:
“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,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,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。”
这基本上是蒋介石谈判方针的一个基本特征:政治以武力为依据,解决了武力,等于解决了政治。经过20年的实践,老蒋这套已经玩得炉火纯青,因此这一次,蒋介石仍然准备以政治上的“极度”宽容,来换取军事上的“不稍”迁就。
然而,蒋介石根本就不了解主席。
主席根本就不吃这一套。
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,与老蒋不同,主席太清楚老蒋了。
主席知道,在蒋介石手上,什么政治承诺都是狗屁,想要和蒋介石打交道,你手里一定得有军队。
想要蒋介石听你的话?很简单,你手里的军队必须比他的强。
就在数月之前的七大报告《论联合政府》一文中,主席几乎提前针对蒋介石的重庆谈判策略作出了回答:
这些人们向共产党人说:你交出军队,我给你自由。
根据这个学说,没有军队的党派该有自由了。
但是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,中国共产党只有很少一点军队,国民党政府的‘清党’政策和屠杀政策一来,自由也光了。
现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国民党的民主分子并没有军队,同时也没有自由。
因此,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:国共双方的谈判策略一模一样,双方都打算在政治上做适当让步,并且都打算在军事上咬死一步不退。
让步的地方大家都不在乎,寸土必争的地方完全一样——讲到这里,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了重庆谈判的结果:
谈个屁。
一个典型的案例是,当谈判进行到一半时,蒋介石突发奇想,决定“大发慈悲”同意中共整编12个师的部队,并赏赐给中共一个省主席的位置。
老蒋原话是:
“忽觉上帝赐予智能,此时对共党应以主动予之妥协,并投其所好,准予整编12师部队,如其真能接收政令军令,则政治上,当准备委派共党党人以一省之主席,使其满足一时以观后效。
以目前形势,如由我主动为之,实于大局无损而有益也。”
老蒋对自己的奇思妙想感到非常高兴,觉得自己妥协甚大,这一定能让中共满意。
第二天,老蒋自己记录了谈判结果:
共毛之态度又变,要求无厌。
余以极诚对彼,而彼竟利用余精诚之言,反要求华北五省主席与北平行营主任,皆要委任其人,并要编组其共军48万人,为余所提之12师三倍之数,最后将欲24师为其基准,共军诚不可理喻也...
其实我们都知道,主席所提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,共产党此时有近百万大军,仅要求整编为24个师已经是能让步的极限了。
老蒋之所以觉得12个师就能忽悠主席,就是因为他并不了解主席。
早就明白“枪杆子里出政权,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”的主席,怎么可能会为了政治上的蝇头小利而放弃军队?
其实国共在其他地方谈得都还不错,双方互有进退,至少大都能勉强找到共识。
然而,在双方最重视的军事方面根本没有任何谈判空间,双方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,完全是鸡同鸭讲,在谈判的整整一个月里,没有任何一方有任何一点退步的意思。
从最开始双方的谈判策略定下后,重庆谈判就已经注定要无果而终。
也许是已经预见了谈判结果,或许干脆就是对谈判的轻视,总之,蒋介石只参加了第一天的晚宴,至于正式谈判,老蒋从头到尾都没有参加。
老蒋不参加,主席当然也不参加,于是,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主要还是周总理。
就在这个时候,蒋介石这招的狠毒已经开始显现:毕竟这是在重庆,老蒋参加不谈判根本无所谓,因为他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做;主席不谈判,那就基本没事干了。
双方都心知肚明,作为全国最大特务机构的创始人,老蒋在自家地盘上一定会充分展示特长,要不是技术能力实在不过关,国民党恨不得在主席住所马桶上都安满窃听器。
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,还能干啥呢?这倒也难不倒主席,正事干不了,出门交几个朋友总是可以的把。
于是,就在重庆的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之际,主席基本退居幕后,除了通过极少的几封电报尽力远程指导延安工作之外,他在重庆干的最多的事情是“拜访”。
利用这段空闲时间,主席在重庆拜访了各界人士,其中有民盟主席张澜、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柳亚子、宋庆龄、何应钦、白崇禧、陈立夫、戴季陶等人,并且,他还抓住机会,会见了苏、英、法、加拿大等四国大使。
有人说,主席在重庆交朋友,起了很大作用,这点其实非常存疑。
对于其中很多人,主席仅仅就是拜访,甚至很多是第一次见面,到底能有多大作用,很难说。
更何况,这是在重庆的地盘上,老蒋的探子铺天盖地,就算主席想要和某些好朋友谈得深入,其实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。
主席在重庆的交友之旅,更多地,其实也是无奈。
毕竟,在重庆大家还能坐在桌子边谈判,在重庆之外,国共间的战斗已经打得天翻地覆。
三、边打边谈
在日本投降时,中国大陆上,有着四股截然不同的势力。
国民党,共产党,日军,和伪军。
在抗日期间穿一条裤子的日军和伪军,原本应该一起接受正义的惩罚,然而,在国民政府治下,此时日伪军的身份待遇却截然不同。
其主要原因是,老蒋为了不让八路军抢占大城市,竟然发布了一条毫无底线的命令,不仅让伪军继续“维持治安”,甚至透露出准备将伪军“直接收编”的意思:
各伪军尤应乘机赔罪,努力自新,非本委员长命令,不得擅自移动驻地,并不得受未经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。
这条命令有多不要脸这里就不讨论了,但它实实在在地给八路军造成了巨大麻烦。
八路每抵达一个沦陷区,大部分时候,日军都会乖乖缴械投降,反而是大部分伪军拿出了蒋介石的这个命令,狗仗人势,坚决不降。
因此,重庆谈判期间,国内发生最多的战斗就是来自于八路军和伪军之间。
重庆这边谈判桌吵得面红耳赤,重庆之外,战场上已经是炮火连天。
中共这段时间战斗的一个典型案例,是黄克诚的新四军3师。
黄克诚
就在重庆谈判刚刚开始的第一天,新四军3师发起两淮战役,9月6日攻克淮阴,歼灭8600余人;22日攻克淮安,歼灭伪军4000余人。
刚刚收复失地,战场上的硝烟还没散去,黄克诚带着部队拔营而起,一刻不停,直奔东北而去。
除了在各地暴打伪军之外,八路军更重要的任务当然是阻止国民党部队的前进。
不过,重庆谈判期间,国共双方打起来的地方并不多。原因很简单,国军在西南,八路在东北,虽然国军已经死命往东北赶,但是碰面还需要时间。
唯一的例外是山西。
阎锡山的晋军不仅和八路军紧紧挨着,而且阎锡山本人甚至比老蒋还要着急,想把整个山西赶紧夺回手里。
日本人投降的第二天,阎锡山就急哄哄地派出了手上所有的部队,他兵分两路,一边派人收复太原,一边急令第19军军长史泽波指挥4个步兵师、1个挺进纵队加部分伪军,合计1.7万人大举入侵晋东南长治地区。
长治地区,古称上党郡,位于晋东南,辖以长治为中心的长子、屯留、襄垣、潞城、壶关等10多个县。此地山势高峻,峰峦耸立,东据太行,西临太岳,清漳、浊漳、沁水等河萦流其间,扼据雄关要塞,资源丰富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作为自封的“山西王”,阎锡山进军晋西南看起来没什么问题,唯一的问题是,在抗日战争时期,占据长治地区的是八路军的部队。
阎锡山想把长治抢回来,八路当然不让。
问题是,长治地区八路军各地守军力量薄弱,无力和这支大军抗衡。
到了8月25日,乘虚而入的史泽波已经占领了长治、襄垣、潞城、长子等县城。随后,他率第19军军部和3个师驻守长治,派出部队分守各县,企图占据整个晋东南。
为什么统计到25日?因为就在这一天,八路军的两位主官坐美国飞机回来了。
中共当然不会让阎锡山为所欲为,在得知阎锡山进军晋西南后不久,中央军委就毅然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,由刘伯承任司令员、邓小平任政治委员,统一领导冀鲁豫、冀南、太行、太岳军区,应对阎锡山的大举入侵。
刘邓回到军区后,中央军委8月26日电示晋冀鲁豫军区,要求太行军区应立即集结主力,进行自卫反击,“收复上党全区,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彻底消灭伪顽,逼敌投降”。
此时的刘邓,还清晰记着主席在延安的嘱咐:
“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。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。你们在前线打得好,我就安全一些,打得不好,我就危险一些。你们打了胜仗,我谈判就容易些,否则就困难一些。”
话已经说得很清楚,刘邓出手当然是毫无保留。
8月29日,刘伯承、邓小平等致电中央军委,报告上党战役的决心与部署:
阎军一万六千人深入上党地区,非集结重兵予以消灭不可。
已令太行军区主力、陈赓部及冀南军区的八千人共约二万八千人进行上党战役,坚决消灭入侵上党的国民党军。
在上党战役结束后,拟将太行、冀南军区主力转向平汉线,结合冀鲁豫军区主力及太行军区第七、第八军分区部队控制平汉路更长一段,扫清伪军,相机夺取新乡或迎击蒋军北上部队。
9月7日,刘伯承、邓小平共同签发《晋冀鲁豫军区作战字第一号命令》,将指挥部直接搬到前线的沁县故县靠前指挥,上党战役一触即发。
不过,就连刘邓自己都没有想到,他们即将指挥的这场战役,不仅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场大战,而且其意义和后果,也比他们所想的还要更为严重。
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,居然是这场并不起眼的战役,最终决定了主席在重庆的生死。
今天要讲的,是一个可能不为人知的事实:
1945年时,蒋介石并不真的了解主席。
蒋介石和主席,通常被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对手,但实际上,一直到1945年为止,主席成为老蒋“对手”的时间,比大家想象中要短得多。
蒋介石确实很早就把剿共作为他个人的基本战略,问题是,长期以来,蒋介石的敌人是中共,而不是中共里具体的某个人。而主席,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中共的最高领袖。
在共产党曲折而又艰难的道路上,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立以主席为核心作为领导班子,但是这件事情实际上花了很多很多年。
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年,主席主要是在井冈山耕耘,和中共中心上海隔得挺远。后来上海的中央逐渐转入农村,主席也逐步成为中央高层,但是这时候实际的权力在王明等留苏派手里,到了1935年的遵义会议,王明因为瞎指挥被中共赶下最高层的时候,换上来的名义领导仍然是留苏派的张闻天。
一直到1938年,王明才真正靠边站,主席也是在这时才开始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最高领袖。
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,从老蒋的角度出发,主席当中共领袖的时间并不长,因此,老蒋将主席作为头号大敌的时间也并不长,满打满算甚至都不足10年。
就在这几年时间里,老蒋也不是天天惦记着中共和主席,他有太多的敌人要收拾,太多的阴谋要落实。
比如抗日战争后期,老蒋心心念的主要对手是美国派给他的参谋长史迪威,在老蒋的日记里,祝(zu)福(zhou)史迪威的频率可比“共军”多多了。
直到1945年,就算是提起中共,蒋介石很多时候说的还是“朱毛”,由于朱德长期在中共最高层,老蒋可能对他还更熟悉一点。
而反过来则完全不一样,主席对老蒋,那是了解的非常深入。
原因也很简单,自从412事件之后,国民党就是共产党多年来的第一大敌,后来虽然日本人变成了头号敌人,国共也曾一度短暂联手,但是抗日没多久,老蒋又开始犯病想要剿共,因此在绝大多数时候,国民党无疑是共产党的主要敌人。
而蒋介石一直就稳坐国民党第一把交椅,所以,主席已经研究蒋介石很多年了。
主席本就是看人的顶级高手,加上多年的“相处”,对于蒋介石的性格和为人,主席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好了,现在我们知道了,蒋介石不太了解主席,而主席非常了解蒋介石,那么,这对重庆谈判有什么影响?
不仅有影响,而且,是决定性的影响。
首先,影响了重庆谈判的结果。
蒋介石不够了解主席的结果是,他觉得主席和其他军阀一样可以忽悠,因此,蒋介石制定的是一个“用于忽悠中共的谈判策略”。
而主席呢?由于主席过于了解老蒋,所以主席“完全不吃老蒋的忽悠”。
一个想忽悠,一个不吃忽悠,这还谈个啥?
当然了,这里说的是谈判的本质,而这个本质被藏在密密麻麻的谈判条款当中,根本挖都挖不出来。所以在表面上,重庆谈判仍然断断续续谈了一个月,双方甚至觉得谈得还勉强可以。
重庆谈判,除了“军事”之外其他都谈妥了,可惜“军事”这个东西是永远不可能谈妥的了。
那么,除了影响谈判结果之外,主席和老蒋这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间相互了不了解这个问题,到底还影响了啥问题?
相比于前一个影响,下一个影响对中国来说才是致命的关键。
蒋介石对主席的了解程度,直接决定了主席能不能活着离开重庆。
由于主席最终安全离开了重庆,所以很多年以来,大家都一直以为蒋介石是信守诺言的。
直到很多年以后,人们看到蒋介石的日记,才猛然看到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:在重庆谈判期间,蒋介石真的对毛泽东动过杀心,而且,还为此谋划了整整10天之久!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韪,不顾美苏可能的剧烈反应,硬是决定对主席动手?最终又是如何考虑,把主席放了回去?